上半年全市民生投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年度预计投入数的53.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市十件民生实事年度投入计划21.18亿元,已落实市十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2.87亿元,完成年度投入计划的60.76%……在昨日召开的“一府两院”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市政府向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及全市市民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期中答卷”。
年初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我市人大代表以差额票决方式,选出2021年度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半年来,市政府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十件民生实事全部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持续增强工作保障和监督力度。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时间、进度“双过半”。
强化民生保障
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广大市民群众对公共医疗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尤为关注,需求迫切。今年初,“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项目高票入选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我市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提升,紧急状态下采取单采单检方式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最大日检测通过量已达到6万份以上,实现年初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7%,村卫生站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率达100%。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项目方面,上半年全市完成地中海贫血筛查22350例,唐氏综合征筛查14270例,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产前筛查15495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1362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135571例。
“提高基础教育和文化服务水平”入选十件民生实事后,我市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培英实验幼儿园西江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培英高中新校区等11个学校工程的进度超过本年总体进度65%。
同时,落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学前教育生均拨款逐步增长机制,目前公办普通高中生均经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500元,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进度分别达84.1%、87.8%、86.5%,均超时间进度。
今年以来,全市增加15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建成3座“粤书吧”,成功举行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活动(江门)暨新会陈皮文化周等活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方面,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932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7892元/人/年,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孤儿统一养育标准为2373元/人/月。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200元/人/月和250元/人/月。
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来,全市73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覆盖率达30%。同时,门诊特定病种数扩大至57种以上;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定病种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70%;申领门诊特定病种待遇手续办理延伸到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一次性办理。
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后,我市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完成212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推动2156家各类餐饮单位入驻“邑餐食安”,完成阳光餐饮云平台建设。
截至6月底,全市共抽检食品15799批次,完成全年食品抽检任务的56.9%。对市内乳制品生产企业5个在产品种抽检6批次,在产品种抽检覆盖率100%。全市累计在产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60个,完成检验34批,抽检完成率56.7%。
为提高就业创业保障水平,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999人次,带动创业就业1158人次;完成“广东技工”职业技能培训16559人次;完成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提质扩容工程,目前入驻企业31个,共培训家政服务类技能人才4444人次,累计带动就业6650人。
同时,积极发动各市(区)家政企业和机构申报设立市级龙头企业和职业培训基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筹备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加速营等双创活动,年内已扶持2525人创业,发放各类创业补贴3223.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577万元。
此外,我市还大力提升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实现农业保费11364万元。
完善城市管理
新增5800个汽车泊位
今年,“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行车停车秩序管理”均列入了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全市已推进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启明里二期、仁美等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良化南、美景等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启动旧住宅加装电梯共135台。
《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市对15个镇(街)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月检查、季评估,实现市域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同时,制定《江门市区餐饮一条街及小微型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运方案》,逐步开展小微型餐饮单位餐厨垃圾集中转运。截至6月底,我市共出动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人员2845人次,开展执法检查整治数量555次,教育劝阻4578人次,进社区宣传1129次,督促整改435次。
完善城市行车停车秩序管理方面,我市对多个区域实施微循环改造,将部分双向行驶路段改为单向行驶,重新施划地面标线、增加路内停车泊位、新建指示及禁令标志、设置逆向行驶抓拍单元等。今年以来,全市新增5800个汽车停车泊位、8000个摩托车停车泊位。
在广大乡村,推动农村集中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及公路桥梁安全改造的工作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我市已实现253条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共计新增受益人口41944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51%。全市新增328条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8453条,治理覆盖率达77.5%。公路桥梁安全改造方面,全市10座农村公路桥梁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5座已完工。
相关新闻
人大代表轮番问政
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统筹用好主城区高中教育资源……在昨日召开的“一府两院”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省、市人大代表在会上轮流发言,各抒己见,对“一府两院”上半年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围绕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场面热烈。
今年3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文卫工委主任齐丁民建议,政府要以此为抓手做好前期工作,如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办公机构等,将资源、力量统筹起来,在平台建设的前期阶段把整体框架高规格、高质量搭建好。
“上半年我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全国人大代表黄达昌表示,政府报告中提到的“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和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政策举措在我市企业界广受欢迎,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如适当降低我市万亩园区对本地企业的准入门槛等,促进本土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作为法律界代表,省人大代表张杰充分肯定了市法院、市检察院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建议法院进一步提升立案速度,提高简案快审和执行工作效率,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诉求。
交通项目建设是代表们聚焦的热点之一。市人大代表邓群标表示,五邑路扩建主体工程完工后,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当前道路的进出口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并做好标识引导,辅路建设也要加快,避免市民出现走错路、多绕行的情况。“江门大道逐段通车后,给市民出行和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建议加快剩余路段建设,尽早实现全线通车。”黄达昌说。
前不久,江门中考放榜,市人大代表骆昌云围绕高中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表达了看法。他指出,目前我市市直和蓬江、江海区的高中整体录取分数线较高,许多接近但未能达到分数线、却有强烈上高中意愿的学生面临在本地无法入学的局面,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这一现象,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入学机会。(梁佳欣 黄志坚)
页面版权所有 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万达广场A座写字楼五楼 电话:0750-3501805 传真:0750-3501806
Copyright (c) 2010.All right reserved. master@jmaefi.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7054536号
网站总访问量: 538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