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之年的莫盛凯
2017年从香港来到广东江门,
成立了江门市邑青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项目成功入围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
暨2018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总决赛。
项目核心团队成员除了来自香港,
还来自江门的五邑大学。
江门有很多符合我们条件的人才,很多专业人才可以与香港、深圳等地的人才媲美,有的更好。因此,香港和江门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
莫盛凯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他们对在江门的发展更有信心。
近年来,粤港澳科技合作火热。业内分析,研发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是港澳的优势,但香港、澳门土地资源有限,大规模的科研成果要靠大湾区的其他城市承接。
紧紧围绕“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江门把港澳的发展需求和江门的优势、资源、条件结合起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认为,
土地资源
是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显著的优势。
江门有9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连片规模大,开发强度低,还拥有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
林应武说:“江门将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共建、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城市新区、合作平台为载体,促进与港澳的合作从单一的产业投资合作走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合作。”
目前,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站房和配套工程全面动工建设,江湛铁路于2018年7月1日建成通车,江门至北京、上海、深圳北开行长途直达动车。
交通便利,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目前,江门市已建有“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3个。
据江门市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江门将围绕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的定位,加快搭建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四梁八柱”、聚焦重点领域亮点工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市近日集中开工了63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江门人才岛全岛水系改造、禹工高通装备产业园、融川·咏春文化旅游水世界等。
江门市市长刘毅说,江门将围绕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定位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悉,江门将以此次集中开工为起点,全力加快推进大广海湾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争取更多项目在今年动工。同时,江门还将积极谋划江门国际科创城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为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新的支撑。
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期专题研讨班结业
刘毅出席结业式并作总结讲话
以《规划纲要》为纲统领各项工作
昨日下午,江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期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市政府小会堂结业。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出席结业式并作总结讲话,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学习《规划纲要》,把落实《规划纲要》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谁学习得深入,谁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占据主动。”刘毅强调。他要求:
一要不断学习《规划纲要》原文,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认识。通过深化学习,明确《规划纲要》内容、工作方向,找到工作抓手,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不仅要学习《规划纲要》,还要吃透一系列新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从中找到江门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以《规划纲要》为抓手,统领各项工作,把《规划纲要》中的每一项工作与江门的实际结合起来,主动将工作融入《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二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港澳合作要立足支持、服务港澳发展,“以我所有,给你所需”,为港澳提供发展空间、助其壮大,进而谋求双方共赢。发挥江门空间优势,强化集约节约用地,整合土地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载体。
三要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学习港澳打造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我所用,打造优质生活圈。
四要全力以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全面部署落实市委提出的“五个全力主攻”。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进各项工作。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要主动补位,不出现漏项、缺位。各市(区)也要相应设置专门的领导推进机构,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五要凝聚各方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要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各级各部门要密切与侨胞的沟通联系,关注、关心他们的发展。挖掘、提炼华侨华人精神,多创造《大道无疆》等弘扬华侨华人精神的文艺作品,维系与新生代华侨的情感纽带。要立足服务侨胞,引导、支持他们回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我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研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打造新动能 创造新亮点 取得新成效
恩平市委书记谢超武: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这次研讨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恩平市将对标省委和江门市委的部署要求,谋划思考恩平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实施意见。
首先,融入大湾区,交通建设要先行一步。恩平市将全力配合加快中开、开春和开阳高速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斗恩高速、冯如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其次,抓好大平台大产业建设,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方面,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大槐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实行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六个一”制度,确保引进项目早上马、早投产、早见效益。第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决保护好恩平的青山绿水。继续深化源头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整治等工作,大力推进“污水革命”,确保潭江义兴断面水质达标。第四,抓好旅游文化合作,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省“森林小镇”建设,加快建成东成泉林“户外体育小镇”、良西“温泉休闲小镇”等生态特色小镇,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最后,抓好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宜业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城乡,积极引导港澳同胞、大湾区乡亲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合作,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加强创业和人才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中华:
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珠三角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是江门的优势,也是立市之本。我们应当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以工业为主导,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应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次要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第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与港澳在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交流,并大力发展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会议展览等;最后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挥我市海岸线长、海域广等优势,重点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此外,我们也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重点领域发展。包括推动产业加快集聚,加快培育超百亿元龙头骨干企业,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产业对接,制度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等。
市民政局局长谢鸿猷:
着力构建五大工作体系
通过研讨班的学习,我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有了更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如何结合本职工作,推进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有了更深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民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连续6年荣获“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地市”称号。接下来,将继续推进、着力构建“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努力在大湾区建设中作出民政部门应有的贡献。包括搭建兜好底、防穿底的大救助格局,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推进扶贫低保“两线合一”;积极构建完善的养老政策体系,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大助餐”工程,鼓励引导发展养老产业;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能力建设;整合慈善公益、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等职能,打造慈善品牌,探索开展慈善信托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江海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等。
市民政局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为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建新:
增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
高质量发展是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本要求,实行高质量的土地资源配置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想办法减少配置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为此,我们应当增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用活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整合零星散乱建设用地,激活分割固化在城、镇、村内的建设规模并使其流动起来;其次要用好增量土地,可加快工业园区内工业房地产开发的政策配套,鼓励园区管委会持有土地入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低价出让;第三是要鼓励土地多功能复合利用,允许综合用地在规划管控范围内调整功能,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探索在城市用地分类中合理增设新型产业用地等复合用地类型,探索新区“梯级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通过短期土地租赁,建设形象展示馆、创新创业社区等,充分挖掘土地价值,形成滚动开发;最后要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建立三位地籍、土地空间权利体系,促进规范高效开发。
我市还应积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大湾区资源配置。包括因地制宜科学划设功能片区,探索编制功能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区域和城乡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以此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元小文:
推动政务服务便捷高效顺畅
《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这不仅明确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任务要求,也为我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工作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谋求自身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两无两藏”“多证合一”登记制度等多项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同时,我市已建成了较完备的政务服务体系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作为全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市也在先行先试有了更多的主动性。
接下来,我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将着力构建内联外畅的政务服务“软联通”,强化“接规则、搭平台、通数据”功能,推动政务服务各环节、各流程便捷高效顺畅。同时,我们也计划通过实施政务“疏浚去堵”,以及城际“政务互通”、“信用互认”、“资源互享”、“服务互动”等五大工程,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粤港澳青年来江门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打造侨乡特色的湾区便捷服务。
页面版权所有 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万达广场A座写字楼五楼 电话:0750-3501805 传真:0750-3501806
Copyright (c) 2010.All right reserved. master@jmaefi.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7054536号
网站总访问量: 53829次